每日快看:固体火箭发动机搭建“生命之塔” 守护神舟十六号乘组“远航”
图为航天科技四院试验队员。 航天科技四院供图
中新网西安5月30日电 (杨英琦)北京时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四院)承担了被誉为航天员“生命之塔”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统的全部动力装置,守护航天员顺利“远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由于头顶标志性的形似“避雷针”的装置——火箭逃逸塔,长征二号F火箭成了长征系列“家族”中辨识度最高的一款火箭。
火箭逃逸救生系统由大小10台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具有瞬间产生巨大推力的特点。它的作用是一旦火箭在发射升空阶段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故障,能够按指令点火工作,在2秒左右的时间内,迅速将载有航天员的飞船舱体带到2千米至3千米以外的安全地带,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火箭上的“救生艇”。
据了解,该逃逸救生系统由低空和高空两组发动机组成,分别承担从火箭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120秒,起飞后120秒至200秒左右两个时间段内的救生任务。
第一阶段为低空逃逸,救生任务主要由逃逸塔完成,被称为“有塔逃逸”。逃逸塔由大小6台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在火箭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120秒内,飞行高度39千米以下时,如遇重大故障,逃逸主发动机会配合偏航俯仰控制发动机,像拔萝卜一样,将航天员乘坐的轨道舱、返回舱从火箭整流罩中拖拽到1500米至2000米外的安全区域,再通过携带的降落伞减速,安全着陆到地面。
第二阶段为高空逃逸,救生任务主要由安装在飞船整流罩上的4台高空逃逸发动机完成,被称为“无塔逃逸”。火箭飞行时间120秒至200秒、飞行高度39公里至110公里期间,一旦逃逸系统检测出火箭发生了威胁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逃逸系统会自动发出逃逸指令,或由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手动发出逃逸指令,高空逃逸发动机就会点火工作来完成救生任务。
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开展以来,航天科技四院研制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统固体发动机随同长征二号F火箭一起,先后参加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六号”的多次无人、载人飞行和交会对接任务,助力完成了数次完美飞行,被誉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除此之外,航天科技四院还承担了神舟飞船的全套结构密封系统等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全程为空间站建设护航。(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