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舍人_中书
1、中书就是中书令的简称。
2、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中书令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责任重要(霍光传),在西汉都是由皇帝最信任的人担任。
3、司马迁曾兼任此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他以太史公的身份担任中书令,朝位在丞相之上。
(相关资料图)
4、 汉元帝时中书令权势甚至比丞相都大,《汉书·匡衡传》:“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
5、”西汉中后期汉武帝改尚书令为中谒者令,《后汉书》:“尚方(书)令一人,千石。
6、本注曰: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亦用士人,如张安世),更为中书谒者令,成帝用士人,复故。
7、”尚书令作为中书令属官,在汉武帝时尚书由中书令负责,尚书令是中书令的谒者,故称中书谒者令。
8、 元帝时萧望之为给事中,始领尚书事,反对由中书令弘恭掌握尚书,表示:“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
9、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
10、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
11、”这是外朝官员与内廷官员争权的开始,因为中书令弘恭是刑人,萧望之借此要改变汉武帝制定的中书尚书体制。
12、东汉不置。
13、三国魏文帝时,改秘书为中书,分设中书监与中书令,掌握机要。
14、晋沿设南北朝时,中书令一官最为清贵华重,常用有文学才望者任职。
15、谢安担任中书令执政,地位开始日益提高。
16、十六国·前秦王鱼担任中书令,职高位隆,建言朝政。
17、北周官制与各代不同,其内史中大夫即是此官。
18、隋废监存令,发放改称内史令。
19、炀帝时一度改内书令。
20、开始与侍中成为宰相,在具体执政上超过尚书令,尚书令仅仅成为荣誉头衔,隋文帝的三个儿子同时被加尚书令,而执政的杨素为中书令(内史令)。
21、唐朝依然沿袭隋朝,唐太宗开始也加衔尚书令。
22、唐武德三年(620),复为中书令。
23、高宗曾改为右相。
24、武则天曾改为内史。
25、玄宗开元初一度改为紫微令,天宝初又改为右相。
26、后均复旧,唐中书令为三省长官。
27、真宰相,品级本为三品,大历中升至正二品。
28、然唐初即常以他官用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义为宰相,武则天后,只有中书令和侍中为宰相,一品、二品的官员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当“同三品”官才任宰相。
29、肃宗后,渐以中书令为大将荣衔,并不预政事,宋中书令班在太师之上,只为亲王、使相的兼官,无职事。
30、晋王赵光义任中书令,位在丞相上。
31、辽金夏的中书令掌实权,位在丞相上,辽夏中书令是宰臣之首。
32、金国只太祖、熙宗朝有中书令,完颜亮废除中书令数年后灭亡。
33、元代中书令权位尤重,耶律楚才任中书令执政,后来也仿效宋太祖时,赵光义任中书令为嗣子,或以皇太子兼任。
34、明代废。
35、《新唐书.长孙无忌传》:“太子即位,是为高宗。
36、进无忌太尉,检校中书令,犹知门下、尚书二省。
37、”宋朝[元丰]官制行,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令之职,别置侍郎以佐之。
38、中兴后,置左右丞相,省令不置。
39、”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在体制上,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所以中书令更是政务的本源。
40、” 在封建社会以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为执政机构,有时形式不同,本质相近。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